中国临床案例库建设评价应用专题调研座谈会在省医学会召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8-25    信息来源:admin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

      8月23日下午,中国科协临床案例库建设评价应用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山东省医学会奥体中心办公区成功召开,听取山东省相关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关于临床案例成果评价应用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长杨书宣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科技期刊处处长王素、中华医学会原副秘书长姜永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均民、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副主任李静、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人才与交流合作处处长郑海涛出席会议,山东省医学会驻会副会长张林,秘书长岳冬丽参加会议,来自省内10家会员单位的院长、书记参加座谈。

      会上,杨书宣首先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问题,并介绍了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的背景及进展情况,肯定了案例库近3年的建设工作,同时表示建设案例库是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临床诊疗能力的评价标准。山东作为案例库建设试点的重要单位,希望在各级有关部门支持下,探索出一个更完善合理的模式,进而在全国进行推广。

      姜永茂表示,要高度认识案例库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人才评价改革背景下,中国科协将案例库作为卫生领域人才评价指标之一,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配备了相应人员及专家委员会支持案例库建设。希望山东省医学会能够发挥带动作用,鼓励广大会员积极撰写案例成果,共同为案例库建设贡献力量。

      郑海涛表示,案例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为案例库的作用发挥做好定位,统筹考虑纳入人才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处理好涉及的知识产权和法律问题。

      魏均民介绍了案例库的建设情况以及目前在河南、湖南及陕西三地试点医院的评价应用做法,并提出讨论议题:如何加强案例库建设,激发临床医生投稿热情,使案例库在临床人才评价中发挥作用,参与本次调研会的各位代表围绕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代表认为,优秀的临床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临床医生的学术能力与水平,且案例对临床技能的提高和科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很多临床医师撰写的Meta分析或综述,均是从外文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尚不能反映中国的实际问题。因此建设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的意义重大。临床案例作为一本立体教材,若能在医院和高校的诊疗、教学中做参考,对于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专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案例库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会鼓励本院临床医生将日常诊疗中发现总结的优秀案例投至临床案例库。

      同时与会专家也对临床案例库的建设提出了建议。若以职称晋升为导向,则更应该把控好入库案例的真实性与高质量;若对收录文章作者赋予案例继续教育学分,应针对各级别医院制定不同标准,因为规范性与标准化是基层医院相对薄弱的环节,希望案例库能适当降低基层医院投稿的入库标准。山东省医学会代表表示,希望能参考前期在湖南、河南及陕西试点工作的经验,山东各医疗机构积极配合推进试点工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建宁,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王若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环廷,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伟,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军,烟台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柳忠豪,烟台业达医院党委书记姜立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海涛,潍坊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苏茂泉参加调研。

山东医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燕东新路6号 电话:0531-88955089
邮编:250014 邮箱:sdsyxhbgs@163.com
鲁ICP备140261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