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9-27 信息来源:admin
2022年9月23日-24日,由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承办的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配合疫情防控需求,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形式举办。
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山东省创伤中心首席专家周东生分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致开幕词。会议开幕式由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创伤骨科学组组长王伯珉主持。
王荣指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骨科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山东省创伤中心成立,中心挂靠山东省立医院,这既是对我院创伤骨科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期待与会的各位专家就创伤骨科各种疾病诊治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提高我省各级医院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促进我省创伤骨科专业的规范发展。
周东生表示,本次学术会议将为我省广大创伤骨科医生与省内外知名专家构建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深入探讨创伤骨科相关热点及难点问题,必将对我省创伤骨科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伯珉表示,会议秉持相互交流,共谋发展,扶持青年学者的宗旨,为我省创伤骨科届的学术交流搭建高水平的平台。
会议邀请多位省内过创伤骨科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汤欣就《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治疗》进行了分享,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群预期平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且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其治疗对创伤骨科医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还要注重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殿英就《科研创新离我们有多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根据日常生活的感悟进行理论延伸,首次提出了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并依据此理论研发出数个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骨折内固定系统,目前已应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线上及线下的与会人员均受到极大的震撼。
周东生回顾了医院骨科发展的辉煌历史,提出如何建立一流骨科学科并保持领先的问题,同现场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
山东省医学会创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就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的相关问题及临床经验同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邀请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连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扈延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临沂市人民医院的吴立生、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孙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王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志勇、东营市人民医院姜保恩、潍坊市人民医院孙学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杨永良等多位省内专家就肘关节脱位,骨盆髋臼骨折,骨不连,肩关节脱位,胫骨平台骨折以及跟腱断裂等创伤骨科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为与会的同道带来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
会议同期召开了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换届会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急诊外科王伯珉当选创伤骨科学组组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连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扈延龄当选副组长。会议由学组秘书杨永良主持。
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孙水为学组组长和副组长颁发了聘书。
孙水在致辞中介绍了骨科学分会换届后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学组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学组未来的发展提出希望。
王伯珉提出学组未来发展方向为诊治规范化、队伍年轻化、提高学术水平以及下沉基层相结合,共同促进山东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
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
2022年9月23日-24日,由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主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承办的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配合疫情防控需求,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形式举办。
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副院长王荣,山东省创伤中心首席专家周东生分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致开幕词。会议开幕式由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创伤骨科学组组长王伯珉主持。
王荣指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骨科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山东省创伤中心成立,中心挂靠山东省立医院,这既是对我院创伤骨科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提出更高要求,期待与会的各位专家就创伤骨科各种疾病诊治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提高我省各级医院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促进我省创伤骨科专业的规范发展。
周东生表示,本次学术会议将为我省广大创伤骨科医生与省内外知名专家构建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深入探讨创伤骨科相关热点及难点问题,必将对我省创伤骨科专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伯珉表示,会议秉持相互交流,共谋发展,扶持青年学者的宗旨,为我省创伤骨科届的学术交流搭建高水平的平台。
会议邀请多位省内过创伤骨科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汤欣就《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治疗》进行了分享,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群预期平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且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其治疗对创伤骨科医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还要注重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殿英就《科研创新离我们有多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根据日常生活的感悟进行理论延伸,首次提出了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并依据此理论研发出数个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骨折内固定系统,目前已应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线上及线下的与会人员均受到极大的震撼。
周东生回顾了医院骨科发展的辉煌历史,提出如何建立一流骨科学科并保持领先的问题,同现场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
山东省医学会创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就肱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治疗的相关问题及临床经验同各位专家进行了交流。
会议还邀请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连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扈延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吕夫新,临沂市人民医院的吴立生、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孙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王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志勇、东营市人民医院姜保恩、潍坊市人民医院孙学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杨永良等多位省内专家就肘关节脱位,骨盆髋臼骨折,骨不连,肩关节脱位,胫骨平台骨折以及跟腱断裂等创伤骨科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为与会的同道带来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
会议同期召开了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换届会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急诊外科王伯珉当选创伤骨科学组组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连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桑锡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扈延龄当选副组长。会议由学组秘书杨永良主持。
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孙水为学组组长和副组长颁发了聘书。
孙水在致辞中介绍了骨科学分会换届后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学组的工作表示肯定,对学组未来的发展提出希望。
王伯珉提出学组未来发展方向为诊治规范化、队伍年轻化、提高学术水平以及下沉基层相结合,共同促进山东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